校内培训咨询热线: 023-65120841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聚焦> 正文

深度|关于土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几点思考/重庆大学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官网

2019-07-30 16:58

422日,重庆大学建管学院邀请到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周宝同副教授作为嘉宾,举办了“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的世界地球日专题讲座。

 

周老师以“不能承受之重”为主题,立足我国土地资源现状,讲述了当前我国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口快速增长及城镇化的发展所导致的土地资源紧缺、水资源枯竭和局部生态恶化等危机的出现,并基于土地资源的现状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路径。学院朱梦成和贾富源两位同学也分别从低碳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和重庆市工业产值与能源消耗脱钩分析作了交流。

 周老师认为,当前土地资源危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由于我国人口持续增长,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土地资源及利用存在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配置不协调、利用不合理等问题。

 二是耕地退化,土壤污染严重,造成农作物某些指标超标。不合理施肥和滥用农药、除草剂等致使土壤污染。进而导致经济受损,农产品质量下降及生态环境恶化,造成人体健康问题。

 三是地表覆被破坏和水力侵蚀导致土地退化、耕地毁坏,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生存环境恶化、贫困加剧,生态系统调节功能减弱,严重威胁生态和饮水安全。

 四是沙漠化和石漠化加剧,进一步侵蚀我国土地资源。

 五是土地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人为导致土地资源的减少和不合理使用。

 周老师基于现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的政策要求,提出了破解危机的五个途径:

一、加大耕地保护力度,谁污染,谁治理,明确主体责任。以农产品质量为衡量标准,到2030年底做到稳中向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实现本世纪中叶全面改善的目标。

 二、大力发展绿色GDP理念。

 三、规划先行的科学引领,构建科学的土地资源开发秩序,提升绿色发展能力,合理评价土地承载容量,创新土地利用用途管制,推进生态经营模式,改革土地制度,实现绿色发展共享。并以重庆为例,介绍了重庆市“四区一带”国土综合整治规划,即城市化地区、农村地区、生态地区、矿产资源开发集中区和沿江保护带。

 四、实施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建设,落实科学土地资源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完善建设用地定额标准和土地市场准入制度,推进标准耕地和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土地质量,增强土地适应宽度,建立建设用地和农用地的国家储备制度。

五、加强土地资源利用的监测监管机制。

 

结合实际,就如何有效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可持续性之间的矛盾。土地可持续利用是人类从事社会经济活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是人们资源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观念更新的必然结果。而当前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对土地利用率相对较高,土地污染问题也得到有效防治,但中西部地区的土地资源仍未得到有效利用。因此,协调生态环境维护的可持续性(保护性)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可行性)的统一,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可持续性之间的统一,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保护之间的矛盾。现代工业发展是当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资源的有效使用与工业发展成相关性,资源有效利用率的降低意味着经济的牺牲。因此要保持社会经济与土地资源的平衡发展,走精细化的资源利用道路,将资源价值发挥到最大化,降低对自然环境和土地资源的破坏。

 

三、有效激活农村劳动力资源。当前农村劳动力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量的不足,劳动力急剧短缺,部分地方撂荒严重,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矛盾突出;二是劳动效率不高,在土地使用过程中,劳动效率低是山区发展的瓶颈。因此,引导劳动力向农村地区转移是一项重要任务。

 

四、加强土地资源保护的量化工作。量化土地承载力是做出正确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对土地承载力做出科学的量化研究,根据得出的指标数据做出正确的决策。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科学控制土地有效利用率的比例,是开展土地资源保护活动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根据科学研究,各区域绿化率可以做出统一规划,最终形成指导性文件。